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中交一公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為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設計院,1999年改制并入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現隸屬于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交通工程咨詢、勘察、設計、研究領域大型骨干企業,駐陜西省西安市,是交通系統最早獲得“中國勘察設計綜合實力百強”的單位。
經過六十多年的砥礪奮進,一公院已發展成為資產總額逾46億元,年新簽合同額超過30億元的世界綜合交通領域的卓越技術服務商。建設項目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及全球五大洲30多個國家,榮獲國際級、國家級、省部級獎項400余項。一公院擁有包括工程咨詢甲級、工程勘察綜合甲級、公路、市政、建筑等行業設計甲級、公路工程監理甲級、公路工程及橋隧專項試驗檢測甲級、測繪甲級、建設工程總承包業務以及項目管理等在內的各類各級資質30項;擁有國家級公路養護業務、綜合交通業務等多個業務拓展平臺以及中交西安道路技術研發中心、多年凍土公路建設與養護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陜西省公路交通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個科技研發高端平臺。
(1)公司人才
一公院現有職工3000余人,其中,外籍院士1人,國家勘察設計大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人,百千萬人才1人,交通科技青年英才2人,在站博士后4人;全員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占比逾50%,各類職業注冊人員近200人,形成了專業結構合理、梯隊層次分明的人才隊伍。
(2)公司辦公基地簡介
公司總部設在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擁有經營場所3處,總建筑面積30000平方米,擁有電腦2000多臺,打印件、復印件100多臺、噴會議20多臺、掃描儀、測量儀、物探儀、鉆機、DTM成圖設備、GPS全球定位系統等設備、設施上千臺。具有各種設計軟件CAD、路基路面軟件、橋梁設計軟件、隧道CAD、馬歇爾自動試驗系統、軟土設計軟件、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與驗算系統APDS97等設計軟件50多種。公司分辦公區、娛樂休息區、會議室、餐飲區等,各種功能區域配備完善。經營場所三大部分,根據功能劃分為生產經營、設計、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科研等區域。各個區域根據生產經營特點配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保證員工的工作環境的舒適性。
科技二路辦公樓科技四路辦公樓
公司具有良好舒適的辦公和休息場所環境,辦公室配備公調、飲水等生活設備,保證員工工作環境中的舒適性;同時為員工提供了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籃球場、足球場等休息、娛樂、健身的場所和設施,保證員工在業余時間的休息活動。辦公室內保證每為員工擁有一臺電腦從事工作,并保證每個辦公室至少擁有一臺飲水機,保證員工生活所需。另外為每個辦公室配備養殖性花卉、樹木3-4盆,讓員工感受到綠色與清新。經營場所辦公室、過道由專人負責清潔,保證了環境的干凈整潔。并根據需要為員工配備班車,保證員工上下班安全、方便到達辦公室和家庭,保證了員工工作出現的便利性。
(3)公司成果介紹
經過六十多年的砥礪奮進,一公院已發展成為資產總額逾46億元,年新簽合同額超過30億元的世界綜合交通領域的卓越技術服務商。建設項目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及全球五大洲30多個國家,榮獲國際級、國家級、省部級獎項400余項。其中包括先后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勘察獎、設計、咨詢獎、優秀工程設計軟件獎、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魯班獎等。近年來完成的主要大型公路工程項目有:京津塘高速公路(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最佳工程設計特等獎、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交通部優秀勘察一等獎)、濟青高速公路(獲全國最佳工程設計金獎、交通部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太舊高速公路(我國第一條山區高速公路,獲全國最佳工程設計銀獎)、深圳梅觀高速公路、深圳機荷高速公路、福寧高速公路、烏奎高速公路、海南環島高速公路、連徐高速公路(獲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銀獎、第四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晉焦高速公路、廣州北二環高速公路、青藏公路(獲交通部優秀勘察一等獎、交通部優秀設計一等獎)、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中尼公路;主要大型橋梁工程項目有:南京長江二橋北汊橋(其跨徑在同類橋型中亞洲第一、獲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銀獎、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交通部優秀設計一等獎、第三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山西丹河石拱橋(其跨徑在同類橋型中世界第一、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涪陵烏江大橋、陜西渭河大橋、福建寧德下白石跨海大橋、徐州京杭運河特大橋、營口遼河大橋、伊拉克薩達姆大橋;主要大型隧道工程項目有:深圳后門隧道、大梅沙隧道、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獲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安徽黃山雙嶺隧道、山西雁門關隧道、牛郎河隧道、廣州天鹿園隧道、青島至蘭州公路(寧夏境)東山坡至毛家溝六盤水隧道(2016-2017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第十五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等;近年完成的市政工程項目主要分布在:上海、青島、煙臺、西安、廈門、呼和浩特、北京、佛山、深圳等城市;主要市政道路工程項目有:煙臺市城市主干道紅旗西路新建工程、浦東國際機場北通道(申江路-主進場路)新建工程、無錫市內環西線惠山隧道、肯尼亞內羅畢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佛山市順德區快速干線網SJ1-1合同段等市政道路等,先后獲得勘察協會三等獎、省部級一、二等獎;作為中國公路勘察設計行業的先導,公司還一直肩負著政府主管部門委托的行業法規、標準、規范等的編制(主編及參編共計50余項),以及對重大公路建設項目進行咨詢、評估、評審等任務,先后承擔了百余項相關專業的科學研究。
二郎山隧道第四屆詹天佑大獎
雁門關隧道第六屆詹天佑大獎
江蘇宿遷至淮安第八屆詹天佑大獎
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 第十五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青島至蘭州公路(寧夏境)、東山坡至家溝六盤水隧道 2016-2017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
公司具有承擔國內外高速公路、高等級市政道路、各種復雜結構大型橋梁、特長隧道、交通工程、巖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科研試驗、工程咨詢、勘察設計、項目管理、國際國內招標文件編制、行業標準規范編寫等能力。先后參與、主編200多項規范編制工作;擁有國家級公路養護業務、綜合交通業務等多個業務拓展平臺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行業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平臺及研發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個科技研發高端平臺。
公司擁有先進的工程勘察、測繪、試驗檢測、養護改建、辦公自動化、網絡及CAD設計與出版、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國內一流的技術裝備,還擁有大量引進及自主開發的覆蓋工程勘察、測繪、公路與市政設計(含橋隧結構分析計算、設計與繪圖、管線設計、交通工程等)、工程概預算、交通規劃、項目管理等專業先進的軟件系統,是我國計算機應用先進單位及軟件正版化示范單位。
(4)企業信息化建設
經過多年努力,公司已建成“行業+互聯網”發展戰略,提出了“三臺合一”戰略目標:大力推動協同設計平臺、BIM技術平臺、生產任務眾包平臺的開發和應用,探索“互聯網+設計”的生產組織模式、“互聯網+服務”的商業運營模式,踐行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通過互聯網信息化,實現企業的數字化、信息化。通過資源整合并共享,充分發揮資源效率,實現跨組織、跨區域、全資源的協同工作,最大化的利用我院資源,打造平臺虛擬網絡設計院,形成“平臺+生態”的新型管理模式,為企業的發展貢獻。
(5)技術實力
經過60多年的努力,我單位逐漸形成了:工程地質勘測與地質災害監測防測技術、道路路線幾何與總體(建筑)設計技術、特殊路基與地基處治技術、綠色鋪面設計與養護技術、特殊結構橋梁設計與施工技術、鋼波紋橋涵成套技術、特殊復雜地形工程建設與運營管理技術、道路維修改造與養護加固技術等先進技術。
在公路交通安全評價、設計技術方面,依托近20年來的持續研究,通過全國范圍內8大區域70多條公路9000多公里的現場調查、測試和實車試驗,開展78萬組室內試驗與數值模擬創建了適合我國交通特點的公路運行速度設計與控制基礎理論;建立了符合我國公路交通特性的公路安全設計指標體系和公路路線安全評價標準體系;集成創新路線安全性優化設計技術、路線安全性評價技術、公路速度控制綜合技術,為我國公路安全設計、評價和科學限速管理提供了一整套方法、標準體系和應用技術支撐。
2015年9月由國家科學技術部正式批準建設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寒高海拔地區道路工程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我院掛牌,實驗室歷時三代凍土工程科技人員的辛勤耕耘、自主創新,創建了公路凍土工程理論和瀝青路面及路基穩定性關鍵技術、多年凍土地區公路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多年凍土地區公路建設養護體系等技術,填補了世界在多年凍土地區修筑瀝青公路的技術空白。
根據市場的發展,建立了公路市政交通領域BIM技術研究,承擔了交通運輸部BIM標準、中國交建BIM企業技術標準及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BIM設計階段交付指引等標準的編制工作。聯合Bentley公司成立中國交通BIM研發中心,并基于Bentley平臺研發道路、橋梁、隧道、綜合管廊、交通工程等公路市政交通領域BIM綜合設計、標準化交付、協同管廊、運營資產關聯等全生命周期建設。
經過60多年的努力,我院不但在傳統的道路、橋梁、隧道、立交、交通工程、城建與市政工程、巖土工程、綜合交通規劃、養護與加固工程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科研方面,我公司擁有多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創新團隊和眾多頂尖專家,擁有專利200余項,軟件著作權100余項,具有雄厚的工程技術研發實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面對廣闊的勘察設計市場,公司始終恪守“精心勘設,服務第一”的質量方針,充分發揮在勘察設計方面的人才、技術優勢,“開辟最難的路,設計最好的路”,為我國公路建設做出重大貢獻。